三维类器官培养基质胶是三维类器官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,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主要成分
蛋白质:常见的有层粘连蛋白、胶原蛋白等,它们为细胞提供了物理支撑,能够模拟细胞在体内的胞外基质环境,使细胞可以附着、生长和分化。
生长因子:包含表皮生长因子(EGF)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FGF)等,可调节细胞的增殖、分化和迁移等行为,对类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。
糖胺聚糖:如硫酸乙酰肝素等,能够结合和储存生长因子,调节生长因子的活性和分布,同时还能参与维持基质胶的物理结构和水合状态。
作用机制
物理支撑: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为类器官细胞提供附着位点,使细胞能够在其内部聚集和生长,维持类器官的三维形态。
信号传导: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,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,如 PI3K/Akt、Wnt 等信号通路,从而调控细胞的命运,促进类器官的分化和功能成熟。
营养物质运输:具有良好的通透性,允许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、氧气等自由扩散到细胞周围,同时也能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出,为类器官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提供适宜的微环境。
常见类型
Matrigel:由 Engelbreth-Holm-Swarm(EHS)小鼠肉瘤细胞分泌,成分复杂,含有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、生长因子等,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质胶之一,适用于多种类器官的培养,如肠道、肝脏、胰腺等类器官。
胶原蛋白基质胶: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,根据来源可分为 Ⅰ 型、Ⅱ 型、Ⅲ 型等多种类型。其生物相容性好,可调节细胞的黏附、迁移和分化,常用于皮肤、软骨等类器官的培养。
纤维蛋白凝胶:由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组成,在凝血酶的作用下,纤维蛋白原可聚合形成纤维蛋白凝胶。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生物降解性,可用于血管、神经等类器官的培养。
使用方法
准备工作:基质胶通常需保存在 - 20℃,使用前需在 4℃冰箱中过夜解冻,避免反复冻融,以保持其生物学活性。
细胞混合:将解冻后的基质胶与细胞悬液按照一定比例在冰上混合均匀,确保细胞均匀分散在基质胶中。
铺板与固化:将细胞与基质胶的混合液加入到培养器皿中,轻轻铺展均匀,然后将培养器皿放入培养箱中,在 37℃、5% CO₂条件下孵育,使基质胶固化。
培养基添加:待基质胶固化后,缓慢加入适量的培养基,覆盖在基质胶表面,为细胞提供营养和生长环境。
应用领域
基础医学研究:用于构建各种类器官模型,研究器官发育、细胞分化、疾病发生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问题。
药物研发:作为药物筛选和评价的平台,可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、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等,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。
再生医学:可与干细胞等联合应用,构建组织工程化器官,为器官移植和组织修复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