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类器官培养是一项精细且复杂的生物技术,它涉及从结肠组织中分离、培养和扩增类器官的过程。以下是对结肠类器官培养的详细阐述:
一、准备工作
仪器设备:
CO2培养箱
双人单面超净台
倒置显微镜
低温水平式离心机或台式冷冻离心机
低温冰箱或-80℃冰箱
移液器(规格多样)
无菌吸头、无菌镊子、无菌组织剪
细胞过滤器(滤网孔径为70μm和100μm)
细胞培养板(如24孔、48孔和96孔)
离心管(如1.5mL、15mL和50mL)
细胞培养皿(直径规格多样)
试剂与材料:
基质胶培养基
无菌含有双抗的冰PBS
组织消化液
胎牛血清
类器官培养基(如条件培养基,包含Noggin、Rspondin-1和Wnt3a等生长因子)
二、操作步骤
组织处理:
在超净台内,将结肠组织从原代组织保存液中取出,放入无菌培养皿中。
用含有双抗的PBS抽吸冲洗多次,以去除血液、黏液等杂质。
使用无菌镊子和剪刀清理掉所有坏死组织及非上皮组织(如肌肉、脂肪、结缔组织等)。
机械分离:
在培养皿或离心管中用无菌的剪刀/手术刀对样本进行机械分离,将大块的组织分离成为约0.5~2mm³的细小碎片或糊糜状。
消化处理:
将经过剁碎好的组织完全转移至无菌离心管中,并加入适量的组织消化液重悬。
使用移液器轻轻吹打组织,使其充分分散。
将含有消化液的离心管放置于恒温震荡培养箱中,在37℃条件下以适当的转速消化分离一段时间(如20~40分钟),期间可定期镜检观察消化情况。
终止消化与过滤:
当观察到有大量的类器官形态的细胞团块时,即可终止消化。
在消化完成的组织悬液中加入胎牛血清以减缓消化作用。
使用细胞过滤器将细胞悬液过滤至新的离心管中,以去除未消化的组织碎片。
离心与重悬:
将过滤后的细胞悬液在适当的条件下离心(如4℃,1200rpm),小心去除上清。
沉淀细胞用PBS清洗一次后,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液轻轻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。
再次离心后,根据细胞量加入适量的基质胶培养基重悬。
铺板与培养:
将基质胶和细胞的混合液移至细胞培养孔板中(如24孔细胞培养板),注意混合悬液须点至培养孔底部中央位置,且不可接触培养孔侧壁。
将培养板放入37℃、5%CO2细胞培养箱中凝固一段时间(如30分钟)。
待基质胶凝固至不再流动后,沿孔壁缓缓加入完全培养基。
将培养板置于5%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,并定期更换培养基。
三、注意事项
无菌操作: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,以避免污染。
温度控制:分离组织、配制培养基和消化处理等步骤需要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进行,以保持细胞的活性。
基质胶的使用:基质胶在类器官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,它提供了支撑作用和营养物质。因此,在使用基质胶时需要特别注意其质量和操作方式。
培养基的配制:培养基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进行,以确保类器官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支持。同时,对于结肠类器官来说,可能需要额外添加Wnt3a等生长因子来维持其生长和分化。
观察与记录: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类器官的生长情况,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分析。同时,还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微生物污染等情况发生。
四、应用前景
结肠类器官培养在医学研究和个体化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它可以用于研究结肠疾病的发病机制、药物筛选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。此外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结肠类器官培养还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转化。
总结
结肠类器官培养是一项精细且复杂的生物技术,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并注意各种细节问题。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条件和操作步骤,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类器官的培养效率和质量,为医学研究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